如果有机会,你愿意做“漂一族”,还是“小公主”呢?
欧阳娜娜的答案是:坚持自己想做的。
娜比的人生选择
还记得,最初对娜比的印象是“大提琴少女”,那一年的她才13岁,带着一身才气考入柯蒂斯,自带背光。
可就在那一年,她却选择在柯蒂斯退学,开始了她的娱乐圈打工人之路。
当时有不少人质疑,明明可以去做一个高冷脱俗的天才小公主,为什么要改变路线进入娱乐圈打拼事业?甚至还有人怀疑,是她父母帮她做的决定。
最近看抖音出品的《很高兴认识你》时,终于第一次从娜比亲口分享了退学时的心境。
不是任何人帮她做出的选择,是她自己决定不要去念书了。
考入柯蒂斯时,娜比才13岁,年龄差异、文化差异这些棘手问题,让她一时无法适应,甚至有点抗拒去念书。
20岁的娜比在选择人生时,和我们一样也遭受到过种种不理解。
儿时的她放弃睡眠和休闲,每天练习大提琴。
娜比的父亲也不理解,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周末不睡懒觉,要早起去练几个小时的琴。
甚至调侃她,你这么努力练琴,以后是要去西餐厅表演吗?
可娜比还是选择了学琴练琴,后来还考入柯蒂斯进修,因为那个阶段的她很爱大提琴。
退学时,她也遭受过非议和质疑。
可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她,在做决定时非常理智,她很清楚那时的柯蒂斯并不适合那个阶段的她。
她放弃当时并不适合她的柯蒂斯,在娱乐圈里呆了三年,这段经历让她拥有了更多适应新环境的能力,也在她就读伯克利时,拥有了更自如的心态。
对于未来的方向,娜比也有清晰的选择。
阿雅问她,如果做大提琴家就不能做艺人,你会怎么选择?
欧阳娜娜的选择是,做艺人。
因为可以传承古典音乐的大提琴家有很多,比自己厉害的也有很多,但艺人欧阳娜娜只有一个。
她能够熬得过每天练琴6-9小时的枯燥,却抵不过对更多可能的向往。
不管是学琴练琴,还是退学工作,娜比一直在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,身处在不同的人生节点上,做出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面对和承担的一切。
成年人的坚持
当我们抛出抉择时,常常会经受他人的议论与不理解,此时,坚持就显得无比重要。
像欧阳娜娜一样,可以坚持信念的年轻人并非少数。
在这一期《很高兴认识你》里,我们就认识到了这样几位朋友。
在景德镇这个小镇上住着小马和小丹这样一对小情侣,他们在这里学习陶瓷,同期的学生大多都放弃陶瓷去就业了,他们却还在彼此支撑着继续炸窑。
烧陶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从设计到拉坯,从上色到烧窑,每一个环节都要花费他们大量的精力,还可能会遇到种种意外。
小丹的一个作品从设计到出窑,花费了三年时间。
喜欢做盘子的小马,拉坯不满意时就会一直拉。
这种感觉就像欧阳娜娜的瓶颈期一样,三年级和六年级练一样的曲目,感悟不到更高,就会一直练下去。
他们也曾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,有质疑,有疑惑,也有反对。
音乐人九三是景德镇本地人,家中三代做陶瓷,她的职业是护士,可她却毅然辞职做了音乐人。
她的家里人也曾不理解,就算你不想做护士,做陶瓷也好啊,为什么坚持去做音乐呢?
为什么坚持?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呀!
对向往的热爱,点燃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全部热情,让我们可以抵御困意,对抗枯燥,日复一日的坚持,不论结果。
爱生活的年轻人
看过很多的文章说,我们是被别人决定好的一代。
确实,有一些年轻人被父母安排在“铁饭碗”岗位上,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,上班下班买菜做饭,一眼即可看到退休。
但在互联网时代,更多的年轻人有了自主选择生活的意识。
他们不甘心被别人选择,更向往拥有自己的人生,即使那些梦看似不切实际,那些生活看似朴素落魄,即使家人朋友充斥着不理解。
他们依旧会选择自己的向往。
因为我们都懂得一个道理,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往左走就注定会错过右边的风景,往右走就永远遇不上左边的奇遇。
人生只有一次,没有复盘重来。
总不能等到时过境迁,再问自己一句,为什么当初不能再坚持一下?如果当时没放弃,现在会是什么样?
有太多前辈喜欢老生常谈说着“当代年轻人很浮躁”,我很讨厌听到这样的话。
因为他们也曾是年轻人,他们也从彷徨中走来,他们也不是当代年轻人,他们不懂当代人在选择人生时有多么坚定。
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悄悄长大了,我们深深明白选择的重要性,并愿意为了这种选择去承担压力,做好了为结果负责的决定。
尊崇本心,不错过任何一个向往,也甘愿为每一个选择承担后果。
《很高兴认识你》就是这样一档节目,让我们见识到不同的人生选择,当代年轻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,在感悟他人人生的同时,给自己加油鼓劲,获得更多的热血与期待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